教育软件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办)中心校、区直中小学:
去年,我区中小学全部实现了班班通,大部分的专任教师将现代教育手段带到了课堂教学中。为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及网络应用能力和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远教工程和“班班通”教学应用水平,同时为“吕梁市第五届中小学多媒体教育软件评选活动”、“山西省第十五届中小学多媒体教育软件评选活动”推荐作品,决定举办“离石区中小学多媒体教育软件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本活动按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按学科分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不分学段拷贝到U盘报送区教育体育局装备股,将参赛作品名单按附件二统一汇总,文字版及电子文档一并报回(每件参赛作品作者只能一人)。送省参评作品收取评审费100元。
2.报送作品要求:各校按专任教师人数的五分之一报送作品,尽可能学科齐全。
3.参评要求:本活动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按照基础教育分组设置: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含移动终端课例)。
(1)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目的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是针对某些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制作工具不限。单纯的教学媒体资源以及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不属于课件范畴。
移动终端课件:利用移动终端的多媒体交互性,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作品应能在iPAD、Android 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
(A)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作品大小不超过700MB。
(B)报送形式:以U盘形式报送,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网页形式作品可用通用Web浏览器浏览。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包括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三方面内容。
移动终端课例: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移动终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包括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和教学设计两方面内容。
(A)制作要求: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课例视频采用常用视频文件格式,大小不超过700MB。
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
(B)报送形式:以U盘形式报送。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可一并报送。
4.作品资格审定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2)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参评或获奖资格。
5.作品制作
(1)资料的引用应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作品作者承担。
(2)“课件(含移动终端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含移动终端课例)”,每件参赛作品作者只能为1人;
不接受以单位名义集体创作的作品参赛。
6.评奖办法:按所交作品的五分之一确定获奖名额,分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按学段、按学科分别设奖。
望各单位认真组织,严格把关,真正把质量好的作品推荐上来,参加国家、省、市、区的评选活动。
报送作品截止时间:2013年6月15日
联系人:刘鑫
联系电话:18635858818
附件1:评比指标
附件2:参赛作品统计表
离石区教育体育局
2013年5月23日
附件1:离石区中小学多媒体教育软件评选活动评比指标
1.课件
评比指标 |
分值 |
评比要素 |
教学设计 |
30 |
教学目标、对象明确,教学策略得当;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有清晰的文字介绍和帮助文档。 |
内容呈现 |
25 |
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选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规范; 素材选用恰当,结构合理。 |
技术运用 |
25 |
运行流畅,操作方式简便、快捷,媒体播放可控; 导航方便合理,路径可选; 新技术运用有效。 |
创新与实用 |
20 |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推广价值。 |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
评比指标 |
分值 |
评比要素 |
教学目标 |
15 |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
教学设计 |
25 |
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适当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 |
教学行为 |
25 |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调控教学活动; 围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
教学效果 |
25 |
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
教学反思 |
10 |
有及时的反馈、评价和课后反思。 |
附件2:
参赛作品统计表
作品名称 |
学段 |
学科 |
类别 |
作者姓名 |
手机 |
单位 |
是否送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